养老金又涨了,2%的幅度,有人说“就多几十块,够干啥的”,也有人夸“21年连涨,暖心”。为啥人社部连夜出来解释?这里面的门道,其实跟咱们每个人的退休生活都有关系。
你想啊,养老金涨多少,得看两方面:
一是物价涨没涨,钱会不会变毛;
二是上班的人工资涨没涨,退休的人也得跟着分点发展的好处。
去年全年,咱们买东西的物价(CPI)才涨了0.2%,基本没啥感觉,所以养老金涨2%,至少能保证手里的钱购买力没降,买米买油还跟以前一样够用。
再看工资,去年上班的人里,非私营单位(比如国企、事业单位)工资平均涨了2.8%,私营单位涨了1.7%。
养老金涨2%,正好夹在中间,既没比上班的人涨得少太多,又没超出经济能承受的范围。
这事儿放国际上也差不多。
德国、日本这些国家,养老金涨幅这几年也就在2%-3%晃悠。
日本老龄化比咱们还厉害,去年才涨1.8%;德国稍微高点,2.3%。
这么一看,咱们这2%,不算低了。
今年有个新说法:“重点帮养老金低的人多涨点”。
这话不是空话,是真有实在政策。
举个例子:小区里张阿姨,退休前在工厂上班,养老金一个月1500块;楼上李大爷,以前是单位干部,养老金8000块。
今年调整有两部分:
一是“定额调整”,不管你原来拿多少,都先统一加50块;
二是“挂钩调整”,按原来养老金的1%再加点。
张阿姨能拿到:50(定额)+1500×1%=65块。原来1500,现在1565,实际涨了4.3%,比2%高不少。
李大爷呢:50(定额)+8000×1%=130块。原来8000,现在8130,实际只涨了1.6%,还不到2%。
你看,同样是“涨2%”,低收入的张阿姨实际多拿的比例更高。
这就像“削峰填谷”,让拿得少的人能多补点,缩小点差距。
对张阿姨来说,多的65块,够买两袋米了;李大爷虽然绝对数多,但相对涨得少,也合理,毕竟基数本来就高。
这两年大家都能感觉到,赚钱不容易,国家财政压力也大。
但养老金这事儿,是底线,不能断。
去年光企业职工的养老金,就花了6.8万亿,相当于全国财政支出的近五分之一。
钱不够咋办?
中央财政补了一大块,光跨省调剂的钱就有2716亿,相当于从富的省份匀点给压力大的省份,确保每个地方的退休人员都能按时拿到钱。
但有个现实问题得面对:现在退休的人越来越多,上班交钱的人相对少了。
2010年的时候,大概5个上班的养1个退休的;
现在变成不到3个人养1个;
再过10年,可能1.5个人就得养1个。
这种情况下,涨2%其实是个平衡:既要让退休的人日子不下降,又不能把养老金池子掏空,得给将来留余地。
就像家里过日子,手头紧的时候,既得保证老人孩子吃饱穿暖,也不能把家底都花光,得细水长流。
结语
所以说,这2%的涨幅,看着简单,其实是在物价、工资、经济承受力之间找了个平衡点,尤其给低收入的人多留了份照顾。对大多数普通退休人员来说,可能每月多的钱不算多,但一年下来也能添点家用;更重要的是,21年连涨的背后,是国家在尽力托住大家的退休生活,这份稳定,比啥都实在。
阳美网配资-阳美网配资官网-在线股票配资官网-股票配资实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